【神经系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在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予以患肢治疗;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常规的功能锻炼。运用Fuel-Meyc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I)分别对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6级肌力记录法分别对相应的肌力记0-5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FMA、MBI、肌力在14d内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用超声脉;中电导治疗仪治疗偏瘫肢体,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肢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在脑卒中患者中,肢体偏瘫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0%以上。据报道,早期康复护理能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并发症的减少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集超声、电疗、热疗、灸疗、药疗等作用于一体,治疗部分失神经、完全失神经所致肢体疾病。本文通过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讨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机理祖国医学认为,瘀血既是中风的病因,又是中风的病理产物4。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耦合电极贴片含有桃仁、红花、半夏天麻陈皮川芎地龙、钩藤、鸡血藤、木瓜、白蒺藜、白芍等中药成分,该方具有活血通络、祛痰生新等作用。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的作用机制超声电导给药技术是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促进药物渗透的新方法,集电致孔、超声空化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为一体。电致孔技术是通过瞬间特定的电脉冲使皮肤和组织膜结构的脂质颗粒形成有序排列产生可逆性的生物孔道,从而使药物得以通过,超声波通过空化作用及产生的辐射压和声波微流对流转运作用,使皮肤通透性增加,可使药物粒子获得沿声波方向定向运动的动能5。离子导入通过在皮肤上外加电场,促进药物沿皮肤和组织间的生物孔道吸收。3项技术的协同作用可克服单纯离子导入的时滞现象,使

药物在病变部位高浓集。此种给药方式可将药物直接经皮肤及椎间韧带的生物孔道透入脑脊液中,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不存在通过血脑屏障等问题。动物实验已表明,超导给药能使脑脊液达到与静脉给药相近或较高的药物浓度,且持续时间更长久。静脉给药血药浓度高且变化大,导致全身各种不良反应,而超导给药时血药浓度一直处于极低水平可不同程度减少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等毒副反应的发生,具有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降解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利用超声波、电致孔、脉冲经皮离子电渗治疗系统化学促渗原理有效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进入体内在表浅组织和神经肌肉组织发挥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

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产生电刺激的机理低频脉冲电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叫神经肌肉申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7。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的可塑性与功能重建理论,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神经坏死组织可能被周围组织修复或代偿,并可替代大脑相应皮层的功能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通过4个电极交叉输入体内,在人体内部交叉干扰形成“内生”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可以同时发挥低频电与中频电的治疗作用。

缺血性卒中后常用偏瘫康复方法及效果缺性卒中后临床常用康复措施有床上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肢体按摩、针灸、生物反馈疗法神经肌肉电促通疗法、脑功能治疗仪以及一些偏瘫综合训练、作业疗法等专业康复训练手段。由于其作用单一,很难产生显著和快速疗效,临床上缺血性卒中的偏瘫康复仍然存在极大挑战。本文在常规药物治疗、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治疗FMAMBI积分及肌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耦合电极贴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作用,再加上超声药物导入,在靶组织内形成药物高浓度区直接发挥药物治疗作用,多种功能叠加的作用,可以软化组织,增强渗透,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缺氧.激活神经元细胞。

本科自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偏瘫患者以来,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采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偏瘫肢体,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可提高患肢的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仅将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对于后续的随访及远期效果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1635828787

关注奈特网络官方微信